中國首座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 完成二期擴容投運
2025-10-15
十月八日,廣西南寧武鳴區的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完成最後一組儲能艙併網調試,標誌著全國首座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二期擴容工程正式啟用。此項目的成功推進,被業界視為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裡程碑,為新能源消納與綠色電力高效利用開闢全新路徑。
這座電站的核心技術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攻關,採用自主研發的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透過新型儲能變流溫控與安全防控技術,系統在能量轉換效率與安全性等關鍵指標上均優於傳統鋰電池儲能系統。
專家分析指出,鈉離子電池具有多重優勢:其原材料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有效減少對特定礦產的依賴;在寬溫區環境下表現卓越,零下二十度攝氏環境中容量保持率仍超過九成,高溫條件下也不易發生熱失控;同時兼具製造兼容性,可與現有鋰離子電池產線無縫接軌。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強調,鈉離子的天然特性使其在特定應用場景中極具競爭力。二期工程採用的二百四十安時鈉離子儲能電池,不僅容量較一期提升百分之十四,系統成本更降低近兩成,大幅縮小與成熟儲能技術的經濟差距。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創新部副總經理黃家豐表示,一期工程實現了技術從無到有的突破,二期擴容則完成從單點驗證到系統優化的關鍵跨越。隨著《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推進,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在2027年達到一點八億千瓦,為鈉離子電池等新興技術創造廣闊發展空間。
目前廣西電網已在賓陽、全州等地建成四座分散式鈉離子電池儲能示範工程,未來將持續擴大試點規模。在伏林電站監控中心,周邊二十餘座光伏電站與儲能系統形成光儲協同體系,正逐步構建更安全、高效與靈活的綠色電力消納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