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涼蔬菜產業崛起 高原鮮蔬香飄四海

2025-10-15

青藏高原的夏季涼爽氣候,正孕育出蓬勃發展的冷涼蔬菜產業。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河湟谷地,紅白菜薹、荷蘭豆、娃娃菜等數十種優質蔬菜在獨特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從過去依靠外省調運,到如今不僅滿足本地需求,更遠銷港澳及海外市場,成為青海農業的亮眼名片。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全省冷涼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六十五萬畝左右,年產量超過一百五十八萬噸,其中外銷量達七十萬噸。今年一至七月全省輸出冷涼蔬菜一千九百噸,為去年同期的二點一倍,展現強勁增長勢頭。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蔬菜基地裡,負責人雷有月正精心挑選發往香港的訂單蔬菜。從八年前試種七十畝,到如今擴展至六百畝規模,她的供港蔬菜之路見證了產業發展歷程。如今基地帶動周邊四十多戶農戶共同增收,蔬菜產品供不應求。

青海冷涼蔬菜的成功,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高原強紫外線抑制病蟲害,晝夜溫差大利於養分積累,潔淨環境確保蔬菜品質。每年五月至十月南方進入蔬菜伏缺期時,青海正好填補市場空白,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科技賦能為產業注入新動能。透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設施農業,青海實現從一年一茬向多茬種植的轉變,露地蔬菜可達一年三茬,設施蔬菜更可周年生產。全省自主選育二十八個高原特色蔬菜新品種,建立五萬平方公尺種苗繁育工廠,年產優質種苗一點二億株。

銷售網絡的拓展助推產業升級。從二零二三年互助縣首次實現蔬菜供港,到今年西寧開通粵港澳大灣區批配中心,青海冷涼蔬菜已建立穩定外銷渠道。西寧海關開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透過航空腹艙帶貨,實現二十四小時內送達國際市場。

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據統計,互助縣蔬菜產業提供五十多萬人次務工機會,實現務工收入五千多萬元,帶動兩萬餘戶農戶參與生產,人均增收達兩萬餘元。樂都區創新產業模式,培育一百三十六家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三點五萬人就業。

隨著冷鏈物流體系日益完善,全省建成四十一座蔬菜恆溫保鮮庫,新增十萬噸冷庫容量,青海正朝著建設國家骨幹冷鏈物流中心的目標邁進,為冷涼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