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陰雨擾秋收 履帶農機助搶收

2025-10-16

河北省正值秋收秋種關鍵期,連日陰雨天氣導致農田積水、土壤過濕,大型農機下地困難,秋收進度受到延誤,部分新收穫的玉米水分偏高,儲存不當易發霉變質。為此,河北各地採取多項措施搶收搶烘,並科學推進冬小麥播種,力求將天氣影響降至最低。

10月14日,邢台市南和區迎來久違的晴天。在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閻裡村玉米種植基地,幾台履帶式玉米收割機正加緊在田間作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豪楠表示,天氣放晴後立即組織機械下地搶收,基地種植的6000多畝玉米已收近2000畝,預計4天內可全部收完。

在邯鄲市大名縣,連日陰雨使部分農田變成泥窪塘,收割機難以作業。萬堤鎮萬南村村民賈新峰指出,多虧縣裡組織的「助農秋收服務隊」上門協助,玉米已收穫七八成,否則可能發芽。該服務隊由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鄉鎮和農村黨員幹部及青年志願者組成,分片進駐重點村協助農戶搶收玉米。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三秋」期間全省計劃投入農機具70多萬台,並建立區域農機互助協作機制,集中力量推進搶收進度。目前河北秋糧收穫面積已超過4800萬畝,進度近八成。部分夏玉米產區透過新品種和新技術應用,每畝株數較常年增加600至800株,為產量穩定奠定基礎。

搶收的濕糧能否及時烘乾,直接關係糧食安全入倉。館陶縣仁航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沈聰聰表示,近期周邊農戶烘乾需求龐大,公司3套烘乾設備已連續多日滿負荷運轉。今年玉米水分普遍超過30%,遠高於14%的安全儲存標準,烘乾過程中需根據不同濕度精準調整溫度、風量和時長,以確保糧食品質。

為保障烘乾企業設備安全運行,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安排專業搶修人員組成多支服務隊,配備充足應急物資,利用烘乾企業工作人員用餐間隙進行用電設備專項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河北省已公布各地糧食烘乾服務資訊,引導農民就近有序烘乾,同時各地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群眾做好秋糧晾曬。

秋收推遲也為冬小麥播種帶來挑戰。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截至13日,全省冬小麥播種面積110多萬畝,約佔計劃面積的3%,進度晚於常年。不過,河北對冬小麥生產保持樂觀,一方面冬小麥適度晚播技術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土壤墑情改善有利於旱地種植,無形中擴大種植面積。

滄州市海興縣高灣鎮後刁村村民邢恩勝表示,等地稍乾就準備種植旱鹼麥,持續降雨沖刷了土壤鹽分,雨水下滲也為麥苗儲備了生長用水。滄州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李麗琳指出,旱鹼麥品種經改良後適宜播期延長,最晚可到11月中旬,此次降水有效改善鹽鹼地底墑,有利於穩定和擴大旱鹼麥面積、保障出苗質量。

河北省小麥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輝強調,今年河北冬小麥播種應遵循「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質量」原則,對晚播地塊可透過優選品種、增加播量等措施彌補。邯鄲市復興區玉米基本完成收穫,當地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戶排除積水,普及小麥晚播技術。復興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仇傑表示,鑒於今年小麥普遍晚播,將在整個生長期加大技術幫扶力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