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冶古城氫能轉型 大冶打造綠色經濟新典範

2025-11-27

中國礦冶名城湖北大冶正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探索資源枯竭城市的綠色轉型之路。這座擁有三千餘年青銅冶煉史的古城,如今隨處可見身披「綠衣」的氫能公交車穿梭街頭,成為城市新景觀。

在大冶東綜合能源站,氫能公交車僅需十分鐘即可完成加氫作業。目前全市已有12台氫能公交車、16台冷鏈運輸車及多款商用氫能車輛投入常態化運營,每月消耗綠氫約16噸,應用範圍涵蓋城市交通、礦山運輸等多個領域。

位於金湖街道的姜橋製氫工廠採用「鹼性電解槽+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雙工藝,製氫環節能耗降低15%,且實現零廢水污染。工廠設計年產綠氫1500噸,日製氫能力可達5噸左右,足以滿足200台公交車用氫需求。

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大冶利用廢棄礦山鋪設光伏板,將昔日「生態傷疤」轉化為「陽光銀行」。宋晚村廢棄礦山改建的光伏場總裝機20兆瓦,預計年發電2000萬度,可直供製氫車間,使用電成本降至每度0.3元人民幣。

儲氫技術取得重要突破,中國首個岩洞儲氫科研中試項目正在建設中。工作人員從山腳垂直向內挖掘92米,打造可承受10兆帕壓力的圓柱形儲氫硐室,儲氫量達5萬標方,是常見高壓罐承壓能力的3倍。該項目已入選國家第一批能源領域氫能試點,預計明年3月建成後每年可減少約12萬噸碳排放。

政策支持方面,大冶推出16條措施扶持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包括用電補貼、加氫站建設支持及車輛購置補貼等。預計明年6月前,全市將布局300台氫能車輛,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場景。

大冶市委書記孫輒表示,大冶將積極推廣氫能在礦山、冶煉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綠色能源吸引綠色產業、綠色產業消納綠色能源」的良性循環,為縣域發展未來產業提供示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