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邁向世界 自主核電技術閃耀國際

2025-10-21

今年適逢中國「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華龍一號」開工建設十週年。這項從東海之濱出發的三代核電技術,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運轉、核准及興建中的機組總數已達41台,成為全球數量最多的三代核電機型,不僅是中國核工業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更成為代表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2021年1月,全球首台「華龍一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商轉,標誌著中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副總設計師劉昌文指出,中國核電發展採取「兩條腿走路」策略,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堅定推進自主化核電技術發展。

「華龍一號」凝聚了中國核工業三十餘年的技術積累,融合了177堆芯、能動与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等關鍵技術創新。通過自主研發,中核集團全面掌握了全套設計技術與核心關鍵技術,建立了完整的標準體系與知識產權布局,首堆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8%。

目前,「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已連續安全運行超過1000天,累計發電近650億千瓦時。隨著技術持續優化,該型號已從「首堆攻堅」邁向「批量化建設」階段。今年1月,漳州核電1號機組成功商轉,標誌著批量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在國際舞台上,「華龍一號」同樣表現亮眼。自2015年落戶巴基斯坦以來,已為當地填補近三分之一的電力缺口。目前該技術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合作意向,每台機組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816萬噸,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這項超級工程凝聚了國內外核工業從業者的智慧與汗水,匯集了5400多家設備廠商、近20萬建設者的共同努力,成為中國核電技術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