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糧倉現代化轉型 科技貫穿產銷鏈條
                            
                            
                                2025-10-21
                            
                            
                                深秋時節,豫北平原的玉米收成甫畢,新一輪冬小麥播種工作已蓄勢待發。在河南濮陽,種糧大戶周建士正調試新購置的旋耕播種機,這台多功能農機可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與鋪設滴灌帶等工序。透過手機上的智慧農業平台,他能實時掌握三千五百畝農田的土壤墒情。
這位五十五歲的農民五年前還是農機服務商,如今藉由科技助力實現精準農業。今年他與河南農大共建科技小院,透過滴灌系統與無人機巡田,實現肥料農藥減量兩成、小麥產量反增兩成的佳績。售糧環節也充滿智慧元素,透過「惠三农」APP預約送糧,從登記、扦樣到結算全程無縫銜接,確保「糧出手、錢到手」。
在中儲糧濮陽直屬庫,十二座淺圓倉巍然矗立,新收麥粒經由自動化設備完成除雜入倉。倉內佈滿傳感器網絡,配合內環流通風系統,彷彿為糧食開啟空調,維持最適儲藏環境。該庫今年成功收儲四十一萬噸托市糧,並透過掛拍方式向市場投放一萬八千噸存糧。
糧食加工環節同樣展現科技創新。中糧面業(濮陽)的生產線上,小麥經過精細加工可產出數十種專用麵粉,滿足多元消費需求。當地食品企業凱利來更將這些原料轉化為三百餘種休閒食品,新研發的麻薯紅豆麵包不僅國內熱銷,今年更成功進軍國際市場。
據統計,全國糧食標準倉房完好倉容已突破七點三億噸,較「十三五」末期增長五千八百萬噸。河南作為糧食大省,今年夏糧總產達七百五十億斤,透過三鏈同構打造現代食品產業集群,讓中原糧食不僅滋養國人,更飄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