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聚變研究多線突破 邁向商業化應用

2025-10-21

中國核聚變研究近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多座實驗裝置在不同技術路線上實現突破。新一代「中國環流三號」成功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攝氏度運行,並建成首個工程性液態金屬熱工研究台架;「東方超環」則創下1億攝氏度維持1066秒的世界紀錄,展現出穩態運行的關鍵能力。

與此同時,緊湊型裝置「夸父啟明」進入主體建設新階段,民營企業也積極投入探索。新奧集團的「玄龍-50U」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氫-硼燃料百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的裝置,初創公司能量奇點則成功研發出峰值磁場達21.7特斯拉的高溫超導磁體。這些成果共同構建起中國聚變研究的多元支撐格局。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展望,全球聚變領域正加速發展,近40個國家推進相關計劃,私人投資已突破百億美元。中國目前正處於「燃燒實驗」階段,計劃於2027年前將等離子體三乘積提升2至3倍,2035年左右建成首個工程實驗堆,2045年目標建成商用示範堆。

為推動產業化發展,中國從政策引導到國際合作多管齊下。今年通過的原子能法明確支持受控熱核聚變研發,安徽合肥、四川等地積極打造聚變能源產業集群。作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的關鍵合作方,中國不僅完成多個核心部件研製,更主導制定首個聚變領域ISO國際標準。

儘管聚變能商業化仍面臨材料、燃料自持等技術挑戰,以及產業生態成熟度等難題,但通過構建完善的創新體系,這項終極能源夢想正加速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