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潤證券 網誌 Blog

客亦友、友亦客,客客友友何其多

選項

股市底部的特徵

根據投資股票歷史經驗,股市底部的特徵如下:

1.大部分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處於恐懼之中,

2.很多投資者處於虧損的狀態,

3.極少新股上市,投資者對新股沒有興趣,

4.大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在個位數。 市盈率 PE RATIO 是衡量我們投資收回成本的時間,市盈率越低,表明股價越便宜,也是反映股市是否將到底部。

每當大牛市,無論美國或香港,很多股票市盈率都在八十陪以上;當大熊市的谷底,許多股票市盈率都是個位數。另外,如果公司能夠派高息,反映該公司是真正賺到真金白銀的錢,而不是帳面上賺的錢。目前很多有實力的股票,市盈率是個位數,派息達10厘以上,而且營運歷史穩定。

股市久跌到必升,這是股市的規律,期間包含著經濟形勢、國際政局、政府政策、投資者心態等因素影響。股市雖然起伏不斷,一波三折,但是總體上是沿著經濟發展的軌跡運行的,中國的經濟整體趨勢是上升的。

留意電訊股。

 

 

 

打了 3 針仍會確診

上週,香港政府防疫專家袁國勇確診,袁專家打了第三針嗎?為什麽打了針仍會確診?但願袁專家早日康復!

現在已經毫無疑問地證實,打針疫苗通行證的策略,不能有效防止疫情傳播,患者會四處播毒。打了三針的人也會中招,因此打針不一定能防疫,其功效極低劣。

最新資料顯示,香港確診人數165萬人,死亡人數9597人,即是0.58%,如果除去60歲以上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死亡人數幾乎是 0%,因此西方國家視為流行感冒病。

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取消防疫限制,他們已過著正常生活,新加坡酒店價格已升至十年高位。香港政府對經濟形勢惡化,卻視而不見。

上屆政府控疫策略三年未有成效。本屆政府疫情仍然嚴重,皆因控疫策略仍然使用過去的勞民傷財、浪費時間、無效方法。一個團隊通常會存在一些有私利的,及對上級唯命是從的人,這些應聲蟲,迎合其上級的錯誤觀念,不顧及會給社會帶來的惡劣後果。

香港是一個商業城市,不是一個政治城市,更不是一個福利社會城市,政府的方向應該清晰明白商業情況,領導人要向商業方面多加考慮,多結交商界人士,因為他們社會關係廣,國際視野大,而且全球消息靈通。

最近香港政府要求市民要打齊三針,其實應該有另一種選擇,就是48小時陰性證明,讓市民有多一個選擇 ,及廢除安心出行針卡,改用內地的紅黃綠碼製度。 事實證明,打疫苗防止感染的效果奇差,最佳方法仍是靠自己,多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香港股市在十分便宜水平,留意體育股、水泥股。

 

 

好股的條件

要在股市中賺錢,關鍵不在於股市的漲跌,而是在於股票的選擇,是牛市還是熊市並不重要,選對股票最重要。

馬雲很有錢,因為持有阿里巴巴 (9988)

馬化騰很有錢,因為持有騰訊控股 (700)

李嘉誠很有錢,因為持有長實集團 (1113)

他們很有錢,因為他們投資企業,選對股票。

好股的條件包括︰ 管理歷史穩定﹑ 良好發展前景﹑ 有持續競爭優勢。 企業都不可能永遠在一帆風順的環境下經營,因此,股票短期的行情變化,並不會影響公司的前景。

股价不停的波動是股市的常態,我们不需要为此而惊慌失措,投资本来就是一個长期的過程,成功是日積月累的努力。

壟斷型企業最具投資價值,特別是消費壟斷型公司,因為消費是經濟發展動力,家喻戶曉的消費企業值得關注。

 

本公司仝人,敬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老手已懂得充分利用股票市場

我們都經歷過股市暴漲、暴跌、又暴漲、然后又暴跌。這是很普通的現象,是股市的規律,是歷史邏辑。老手已懂得充分利用股票市場,而不是被股票市場利用。

最近俄烏戰爭﹑疫情﹑美國通脹加息,三管齊下的危機,百年不遇,使股市進入寒冬,新股發行股票IPO隻隻跌破底價,散戶跌怕了,市場被恐懼情緒籠罩。因此目前股市大部份有盈利的上市 公司,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有些甚至在5倍以下。投資者對宏觀經濟前景沒有信心,這些已經明顯被反映在股價之中了。投資者很久都沒有看到過這麼有吸引力的股票估值,如果從這麼低的起點開始投資,经過合理的投資時間,應該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現在投資,短期痛苦,長期受益。

 

 

防疫方法低效率

香港的防疫方法是難以置信地低效率的,成本是驚人的,香港重要的價值被牺牲掉了。决策者為什麽會想出如此糟糕的策略呢?又為何不改進呢?

我們可以從著名學者Robert Jervis 的理論得到答案。他論證指出認知一致性(cognitive consistency)原則表明決策者用過去積累的經驗,試圖讓他們的信仰﹑情感﹑行動彼此保持一致。Jervis 列舉了大量證據表明,決策者們經常是堅持已有的信念,並在這些信念喪失效用後,仍然長期固守它們。

香港的防疫顧問醫生是決策者,他們的政策欠妥,是由於他們的知識太專於一個極小的範圍內,一旦一種期望或信念扎下根,新的信息就會被它同化,決策者對於挑戰他們信念的信息,會無動於衷,甚至會扭曲含意為自己辨護,Jervis將這一現象稱為「過早的認知閉合」。

所以,香港的防疫情況要有突破性的成績,必須推倒舊策略,重新聘用有世界觀的博學者。 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大陸疫情控制得十分成功,消費正在接連提升。現在是低價買入中國的未來。

給後代留些財富

為了給後代留些財富,我的一位客戶採用每月固定投資法,每月固定用一筆錢投資股票,至于每月選擇什麼股票,他授權給我決定。四個月後,股市疲弱,他停止投錢,又過了二個月,貿易戰發生,他氣急敗壞地給我打電話︰「沽出吧﹗沽出吧﹗」 本來雄心萬丈,要為長遠考慮,但是無法信守自己的投資原則。投資計劃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經濟,不在於股市走勢,雖然這二者很重要,但是遠不及训練自己的心理質素重要。

人類的大脑習惯于短期的威脇和刺激作出反应,而并不習惯于做長期规劃。決心<固定投資>是理性的,隨波遂流「沽吧﹗沽吧﹗」是不理性的,他讓今天的新聞主宰自己的想法,徹底打敗了自己的長遠規劃。 投資股票,保持理性需要自我訓練,『追求捷徑』的心態,是投資者的敵人,將它從你心中摘掉,是走向成功投資旅程的第一步。

 

轉折點發生在極度悲觀的時候

香港每天有4000多人確診,十天就有40000多人確診,一季就有400000多萬人確診,一年就有一百六十多萬人確診。很快人人都有康復免疫力了。香港防疫策略是誰的主意?

上週美國大人物佩諾西坐飛機去台灣,人人期待打落該飛機。人人都想得到的軍事行動,就不是軍事天才的行動。孫子兵法﹑諸葛孔明,軍事天才皆具人人意想不到的戰略。

投資股票亦是如此。股市行情轉折點發生在極度悲觀的時候,當虧損的痛苦伴隨著慘淡的股價,高手常常抓到獲利豐厚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願意持長期觀點、忍受短期波動。 全球新興市場正在變得更富裕,尤其是中國,相比之下,西方市場的消費增長平緩,甚至下滑。

留意中國消費股。

 

 

本世紀最大的政治變化將來自中國

台灣問題會否成為危機,的確對股市有巨大影響,危機可否避免,取決於中國的威懾力有多大。威懾能力是由一個國家的軍事及經濟決定的。

很多西方國家的前領導人,都曾經公開認為中國已趕上西方。 2020年7月16日英國前首相貝理雅演講,他說︰「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這次不再具備優勢,西方主宰全球政治及經濟的時代即將結束,而東方將在近代史上首次與西方平起平坐。本世紀最大的政治變化將來自中國,我們正迎來西方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的終結。」

中國已是脫貧的國家,是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的增長前景,比成熟的歐美國家股票更具吸引力。中國人口十四億人,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國家,也是具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的經濟奇蹟,是使持有中國股票的投資者獲益。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土地上,我們要好好把握,充分利用,增加財富。

首先你要決定你自己投資股票,還是傾向於請專家幫忙,如果你不擅長挑選股票,投資組合最好是多元化,納入各行各業。另外,當股票便宜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入,不要管它是否還會再下跌,你要明白,沒有誰總是能夠準確地在最低點買入的。

 

 

投資股票要不斷應對變化

業餘投資者投資股票成績欠佳,主要原因是死守過氣的行業。很重要的一點要明白,股市不是靜止的,因為商業環境在不斷變化,投資股票要不斷應對變化,更換配股。

手機的發展是很好的例子,十多年來,智能手機功能不斷突破,上網速度﹑攝影功能等的科技進步,使人們更換手機頗密,需求大爆發。近年,智能手機的功能發展到盡頭,消費者三﹑四年都不更換新手機了,企業銷量下降,產能過剩,有關此行業的股價因此下行。

專業投資者會持續不斷地調整組合中的股票,研究那些股票相對於長期預期有前途的,思考每隻股票的優勢,及時調整投資倉位。

目前不宜持有香港地產股,因為香港的<疫苗通行證>防疫方法,是愚昧的政策,它容許染疫的人,通行無阻去播毒,香港政府的防疫方法失敗已接近三年,有民眾巳不再容忍,離開香港的人才及資金,逐漸增多。中國內地的<健康碼>,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擴散,市民正常生活巳恢復,消費在增多。目前宜沽出香港地產股,換入內地消費股。

 

 

是時候改變策略了

我有一位朋友,已經打了第三針疫苗,手機上有了疫苗通行証,他每天都去公眾游泳池游泳,7月13日,他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去檢測,証實確診了。 那麼,整個游泳池,豈不是沾有病毒了?

香港政府要市民打疫苗針,實施疫苗通行證,已証明此通行証已行不通,打針不是<為己為人>,而是<為己害人>。這一毫不明智的政策,為什麽還不費除呢。

上星期香港政府宣佈,抗疫專家顧問團「增員」由4人變6人。新成員包括港大教授劉澤星﹑劉宇隆及孔繁毅。而中大教授許樹昌﹑港大教授袁國勇及梁卓偉則留任。過去香港的抗疫工作十分失敗,市民有目共睹。

上海﹑深圳每天確診只有幾例,香港每天是三千多例。 對某件工作成功,才能稱「專家」,抗疫不成功,何謂專家?沒有國際視野,就是閉門造車。香港的所謂顧問團,為何不聘請外地的成功抗疫專家?例如︰星加波﹑深圳﹑上海,而且顧問團應該加入經濟學家,統計學家,財政司,商人(例如,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大紫荊勳賢,GBS,JP,)防疫方法由團隊共同決定,不可以只由醫生決定。

過去三年,香港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失敗,長時間停止經濟活動的抗疫方法,付出的經濟代價,已到市民難以承受的地步,是時候改變策略了。

近期中國內地及外國已放鬆防疫措施,旅客興旺,航空機票價大漲,香港去成都單程票一萬元人民幣,香港去英國雙程票六萬二千港元,是經濟座。

留意航空股。